转载:《从电视立体声说开去》

今天终于有人到我住的这栋楼来安装数字电视了,可是却听说数字电视仍然不提供立体声广播,甚感遗憾。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看到了一篇电视工作者的好文,特转载之。

从电视立体声说开去

  众所周知,电视这个媒体从1958年在中国正式广播开始至今,几十年来一直是单声道的。尽管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仍然如此,真所谓几十年如一日。国际上,电视广播已经走过了立体声阶段,进入了开始探索环绕声广播的新时代。

  我国电视界与国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出国考察学习,无论是单位派出还是器材商的安排,每年出去的人数是可观的。那么为什么至今电视广播启动立体声(且不说环绕声)仍然遥遥无期?不可否认,去过外国的朋友往往采取双重标准。也就是在谈国外月亮比中国圆的时候,就会说人家早就立体声啦云云。可是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就说,我们家里的电视机还是单声道的呀,搞什么立体声。对此我非常糊涂,甚至迷惑不解,花了国家的外汇出去学习,学回什么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至今对于声音在电视广播中的作用很不清楚。“伴音”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一些所谓技术专家的文章,甚至是指导性的文章中,而有的传媒也不无卖弄地使用这个词。这个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名词的的确确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电视广播的现实。画面用的设备已经进入全面数字化,而且是越来越往高端产品(例如HD)大投入。可是对于音频设备几乎没有什么令人感觉的变化。充其量是把已经陈旧的,或者不够形象的模拟设备更换成相应或者更低端的数字设备。整个音频系统没有质的变化。我不是唯武器论者,但是起码的武器应该有,空手套白狼只是一种说法而已。

  有钱没钱往往是我们电视界朋友的话题。我看电视台没钱是假,不重视音频、不懂得音频是真。没钱?怎么视频设备更新得那么快?化钱那么大手大脚?
这是硬件侧。那么软件侧呢?

  对于电视立体声和环绕声工作的开展,很多朋友不胜感叹地说,领导不支持,也没有时间搞呀。不能否认领导支持不支持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机构迟早会有说法的。对于我们这些天天在从事电视音频工作的同行们应该做什么,是可以在这里侃一侃的。

  我们不能等待上级下命令时才启动,必须先行一步。例如立体声电视节目制作,不能等到电视台可以进行立体声广播,而且电视观众家里都有了立体声电视机的时候才开始试验。那时就已经晚了,要化更多的钱去买立体声节目,自己的节目拿不出来。说到这里,我不免又举出广东电视台的例子,他们在1987年就已经制作了立体声电视剧。电视台领导并没有给他们下达制作立体声电视节目的命令。只是该台音响科在没有影响繁忙的日常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空闲时间做了许多试验,终于制作成立体声节目。尽管拿现在的眼光来看不够成熟、不够“立体”,但是人家做了,吃了螃蟹。此后,他们在综艺节目、现场音乐会等等方面都开始运用立体声技术。使得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广东回传至香港时可以用立体声对香港和全世界进行转播,为我国争得了荣誉。与此同时,在更临近香港的一个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在这样的历史事件转播中,仍然只能用单声道。是没有立体声设备吗?不是。据了解连该台的发射机都有立体声准备的余地。是没有立体声录音设备吗?不是。音频设备制作立体声绰绰有余。是没有上级支持吗?当时(1996年6月)部科技委电声委也同意该台委员开展立体声试验的提议。可是,因为该台有关人士对什么是“屏幕效应”认识错误,而把这提议毙了,提案人也被打入冷宫。

  对于日益紧迫的高清和数字电视,声音质量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单声道绝对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也不适应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国际交流。可是,很多人已经习惯计划经济,总在那里等待上级命令。岂不知,这些新事物都要有技术储备,不是今天下命令,明天就可以实现的。可能人们有误会,以为有了设备傻瓜也会制作。我这不是空穴来凤,许多电视台把专职音频人员和部分砍掉,说是现在的设备都是傻瓜机是人都会。先不说傻瓜相机是否那么傻,傻到连取景、构图都不会就可拍出好照片。就说电视音频设备是否傻瓜都能用这个问题,大家亲自看看、听听我们每天播出的电视节目就知道了。除非观众也是傻瓜,否则人人都会发现问题,包括声音问题。

  如今的老百姓已经不是那么好欺骗的傻瓜了。因为老百姓对立体声,甚至对环绕声已经不陌生。连不少家庭妇女都知道DVD,而且看着DVD清晰无比的画面和听着DVD真实动听的5.1环绕声,对之赞叹不绝。与此同时,就会对以前她们老看的电视台广播发出一阵阵怨言。画面不清楚,声音乱烘烘,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搭乘出租车时,只要司机知道你是电视台的,那牢骚可就多了。对节目内容、画面质量的评价我只好无可奉告,可是对于声音的评价可让我坐如针毡。电视观众不是技术专家,可是他们才是电视这个媒体的受众,电视台就是为他们服务的。过去对电视台来说“为人民服务”就是为观众服务;现在和将来作为电视台的财政来源,也得为观众服务。

  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细胞是家庭。如今家用电器基本都进入了数字时代,高保真音响和家庭影院也早已家喻户晓。可是作为社会先导的电视台,却还在那里研究用不用立体声,实在令人纳闷。不过我并不悲观,最近,我采访了一些业界正在进行的,不是上级下达指令让搞的一些探索性专业音频实验活动。这些活动让我感觉到,有识之士已经动起来了,他们没有等待、没有叹息。他们不谋功利,面对即将来临的多声道时代,是那么勇敢地、求实地、科学地、踏实地前进着。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移动宽带直连GCP东京节点的办法

游重庆工商大学

解决“已禁用音频设备,未修复”的问题